立足企業(yè) ? 情系人民 ――記湖南省人大代表、邵陽路橋董事長總經理 ? 趙應華 (宋曉) ? 趙應華,男,高級經濟師,湖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、邵陽市第十屆政協(xié)委員,現(xiàn)任邵陽公路橋梁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。 經營企業(yè),他大刀闊斧謀變求新,一直挺立在改革的風口浪尖,創(chuàng)造財富回報社會,實現(xiàn)了人生的最大價值;當人大代表,他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,情系人民,不負重托。因為他深知 人大代表這一稱號不僅是一種榮譽,更重要是一份來自人民賦予的重托和他肩負的神圣責任感和使命感。 1982 年大學畢業(yè)后,他先后下過海,經過商,辦過廠,多樣化的生活經歷使他積累了豐富的企業(yè)管理經驗。 1996 年,他調入邵陽路橋工作。 時勢造英雄,他在 2001 年就任該公司總經理后,堅持自主創(chuàng)新,頂住各方壓力,盤活公司資金,整合企業(yè)資源,進行內部機制改革,逐步提升了企業(yè)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。通過短短幾年時間的努力,邵 陽路橋已成為一個擁有路基、路面、橋梁等多項一級經營資質、以路橋施工為主、兼營市政工程、房屋建筑、房地產開發(fā)和施工監(jiān)理等的綜合型施工企業(yè)。從 2001 年到現(xiàn)在,該公司注冊資本金從 6888 萬元增長到 18800 萬元,產值從 5000 萬元提高到 4 億余元,市場中標額從 4600 萬增加到 4.5 億元,企業(yè)利稅從 300 余萬元增加到 2000 萬元。 2006 年,公司躋身中國管理競爭力百強企業(yè)。 憑著突出的業(yè)績和為民造福的精神,趙應華在 2007 年底當選湖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,并榮獲中國交通企業(yè)管理十大杰出人物、中國管理百民英才、邵陽市首屆十大經濟杰出人物等諸多榮譽,兼任中國交通企業(yè)協(xié)會理事、中國公路建設行業(yè)協(xié)會理事等社會職務。作為一名施工企業(yè)界的省人大代表,更多地創(chuàng)造財富為員工謀福利,為人民謀福利,更好地回報社會,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。 趙應華常說,職工的心,是企業(yè)的根,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離不開員工的奮斗。因此,把員工擺在首位,對自己的員工負責,是一個企業(yè)家首先必須做到的,只有對員工負責,才會使員工以忠誠和熱情投入工作,才能創(chuàng)造一流的產品,贏得顧客的信任,提高團隊的戰(zhàn)斗力,為企業(yè)帶來財富和效益。深愛自己的企業(yè)和員工,每個員工對他來說,都意味著一份責任,他都會盡力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。 2003 年 4 月,“非典”在邵陽路橋承建的內蒙老集項目駐地蔓延,當?shù)卣扇「綦x措施后,導致我公司 60 多名員工和部分農民工“被困”。趙應華得知此事,冒著被感染的危險,毅然從邵陽驅車 2200 公里 ,趕往內蒙工地,配合當?shù)卣?,指揮項目部“非典”預防工作,總經理不顧個人安危、親臨重點疫區(qū)的大無畏精神,使廣大職工深為感動。為改進員工的生活環(huán)境和工作條件,他主張在火車南站開發(fā)建設了辦公大樓和路橋花苑小區(qū),新辦公樓有籃球場、健身房、棋牌室、閱覽室等娛樂休閑配套設施,員工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有了歷史性的改觀。為保證員工的身體健康,公司不斷健全體檢制度,為全體員工購買工傷保險,給女員工辦理女性防癌保險,不定期召開職工座談會,集中解決職工困難,及時化解員工矛盾,最大限度地維護和保障廣大員工的利益,保持了企業(yè)內部的和諧穩(wěn)定。 作為省人大代表,他時刻銘記著“人民代表為人民”光榮使命。機械工程隊也是公路局下屬的企業(yè),但由于體制不順、機制不活,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,逐漸落伍了,發(fā)展舉步維艱,甚至到了連職工工資都發(fā)不出的地步。市局提出了與邵陽路橋合并的設想,趙應華欣然答應,最終妥善安排了原機械工程隊的員工 360 多人,為我市下崗再就業(yè)工程作出了較大貢獻。 今年元月份,湖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凍天氣,冰雪損壞了道路交通,也封住了我公司各項目部民工的歸途。剛參加完省人大十一屆第一次會議的趙應華,連夜部署了抗冰救災工作。對滯留在工地的民工,他責令各項目部必需采取措施,做好安置工作,同時給予每位民工 500 元的慰問金并發(fā)放了其他慰問食品,確保他們在工地度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(jié)。為減少道路運輸?shù)膲毫Γ汕擦_機械設備,在邵陽市三條市政要道和邵懷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進行破冰鏟雪,同時向災區(qū)人民捐款 6 萬余元,送去了我們的涓涓真情,在全社會樹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。 2008 年 1 月 28 日 ,他帶領公司 領導班子冒著嚴寒冰雪,先后慰問了我市 9 個敬老院的 363 位孤寡老人,為他們送去 1000 多公斤豬肉、 1.8 萬元慰問金及糖果、生活用品等,當敬老院的老人們接到沉甸甸的慰問品時,一個個笑容滿懷,感動地說“真是雪中送炭,感謝路橋公司、感謝共產黨?!?5 ? 12 汶川特大地震發(fā)生后,趙應華立即召開專題會議,動員公司廣大干部職工積極為四川地震災區(qū)同胞捐款獻愛心。在他的倡議下,邵陽路橋員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、通過各種途徑累計捐款 55.3 萬元,公司將籌集的所有善款都匯入了中國青少年發(fā)展基金會設立的“汶川大地震孤兒救助專項基金”賬戶上,并援建了以邵陽路橋命名的抗震希望小學,目前校舍的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。 在趙應華的職業(yè)生涯中,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。當問到為何對社會公益事業(yè)如此執(zhí)著時,他感慨地說:“是人民的信任,選我當上了人大代表?,F(xiàn)在,我的企業(yè)發(fā)展了,就應該回報國家、回報社會、回報人民。 ” 一份 付出, 一份 收獲。當我們看到邵陽路橋榮譽展覽室的那一幅幅沉甸甸的獎牌時,就會對這句話的內涵有更加真切而形象的理解。 ? ?